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癌症 大多是生活型態疾病

癌症大多是一種生活型態的疾病;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趙祖怡表示,民眾一旦發現罹癌,應尋求正規醫療,切勿病急亂投醫,捨棄正途而選擇療效未知的療法,既浪費金錢又傷身。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癌症防治‧掌握先機」公益系列講座,邀請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副院長趙祖怡主講「癌症防治‧掌握先機」。

癌症大多是一種生活型態的疾病,約三成和吸菸有關,約三成五和食物有關,約百分之七的和環境汙染與輻射有關,約一成四至二成和肥胖有關,約一成八和感染有關,上述多種因子可以共同存在。

少數病人是遺傳性癌症,特徵家族中多種癌症(有特定組合)、家族中多人罹癌、罹癌者年輕較輕、一人罹多種癌症、特別型態的癌症,如:三陰性乳癌等。

癌細胞代謝改變目的,確保缺氧時仍能合成足夠的能量ATP、確保有足夠的原料供自己增殖、讓周圍的細胞得不到營養以創造空間、釋放酸性物質幫助侵犯及抑制免疫系統、增加對自由基之抗性、降低自由基之產生。

癌細胞十大生物特性與機轉:基因不穩定、持續增殖、生長失控、躲避抑制因子、侵襲轉移、誘導血管新生、拒絕死亡、逃避免疫、促進發炎、能量代謝異常。

癌症的預防:勿吸菸、減少致癌食物、監測及改善環境汙染與輻射、減肥、接種疫苗:B肝、子宮頸癌等。

癌症治療有趣比擬,人體像社會,正常細胞像良民,癌細胞像流氓(惡性程度不同),免疫系統像是檢警系統,各種藥物像是各式武器,免疫系統具陰陽平衡特性,獵殺癌細胞像是去森林狩獵。治療腫瘤不僅是獵殺癌細胞,也應同時修飾腫瘤微環境,兼顧人性與靈性。

醫師表示,想用現有治療方案(只演化了數十年)來根除已經轉移到全身的癌細胞之機率十分渺小,認為痊癒或長期存活的癌症病人主要是依靠強大之免疫系統(和癌細胞一起演化)維持,將癌細胞數目降低到免疫系統能控制的範圍內,活化免疫系統來殺死/抑制癌細胞才是王道(近年來的免疫治療已經看到曙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