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由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將心比喻為人體五臟六腑中最具主宰地位的中心,到了明朝李梴《醫學入門·臟腑》更具體說明心有血肉之心及神明之心的分別,前者指藏於胸中、推動血液運行濡養全身的心臟,後者指無具體形態的,但主宰人之一身生理及精神活動的心。 《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痛。」 手少陰心經;從心中開始,屬於心臟,下過膈肌,絡小腸。支脈從心臟向上循咽喉與眼球內連於腦。直行分支脈從整個心系上行至肺,沿上臂內側後緣,下向肘內,沿前臂內側後緣到掌後豌豆骨部進入掌內後邊,沿小指出於末端,接手太陽小腸經。 當心經氣血出現異常變動,容易出現下列病症:咽喉乾燥,心口悶痛,口渴;前手臂部厥冷,麻木、痠痛等症。心經腧穴能主治有關「心」方面所發生的病症。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副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東區分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由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將心比喻為人體五臟六腑中最具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