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熱潮溼氣候型態,容易引起一些疾病。執業中醫師楊
淑媚表示,傳統中醫認為,溼熱環境常致人體腠理常開而少閉,最後容易促使溼邪或暑邪為病,暑邪比較不會單獨存在,常見暑溼兩邪結合致病。中醫所說的腠理,通常指的是皮膚的紋理。
楊醫師指出,溼邪侵犯人體之後,患者常會出現頭重、精神困倦、身體沉重等,嚴重者甚至出現香港腳、婦女白帶、溼疹等,特別的是溼邪具有黏滯特性,一旦跑到體內就不易祛除,進而導致香港腳、溼疹等病反覆發作。溼邪也算是一種陰邪,常會讓身體產生水氣重現象。
楊醫師指出,暑邪比較不會單獨出現,容易結合溼邪形成溼熱而致病,最後加重原本的症狀,比如上火、青春痘、便祕、痔瘡等症狀加重,這些症狀不會單獨發生在溼邪侵犯人體。倘若溼邪重者,治宜利溼,適合用豬苓湯、藿香正氣散治療,適合單味中藥材包括茯苓、車前子、豬苓、藿香、佩蘭等。
此外,暑溼兩邪常會結合致病,患者易有溼熱,治宜清暑利溼,適合用四味香薷飲進行治療,適合單味藥包括香薷,若是熱重於溼者,適合加黃連、黃芩等中藥材。建議民眾適時避暑、躲雨,盡量不要長期待在溼氣重環境中,平常可以吃紅豆、綠豆、薏仁等食物,具有消暑利溼的好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