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安南醫採3D列印新療法 術後感染未復發

人工關節是老年人普遍也的手術,成功率高且併發症機率不高,但偶爾還是有感染可能性,容易被忽略,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最近就接手治療一位72歲林姓老翁,術後反覆腫脹及膝窩出現膿泡,居然為麴菌感染,醫師採用新式療法,推出台灣醫學界自行研發的3D列印骨水泥活動式抗菌模具,一年來都無感染復發現象。

骨科主任張伯群指出,這類病人發生感染狀況治療會相對困難,抗生素注射控制感染的效果未必理想,且可能需暫時移除植入物並置入骨水泥固定關節,但關節無法活動相當難受也不方便活動。林姓老翁完整抗菌治療後植入新的人工關節,生活做息正常,沒有重置人工關節手術常見的僵硬現象。

張伯群表示,日前接手治療一位72歲林姓老翁,因人工膝關節術後反覆腫脹及膝窩出現膿泡,經檢查發現為麴菌感染。因抗生素注射控制感染的效果不佳,且為了讓病患舒服順利度過感染治療期,張醫師採用台灣廠商自行研發的3D列印骨水泥活動式抗菌模具。手術取出受感染的膝關節金屬並適當清創後,覆蓋抗菌的骨水泥關節模具,術後仍可彎曲膝關節,且適度的使用助行器活動。完整抗菌治療後林姓老翁順利植入新的人工關節,生活做息正常,沒有重置人工關節手術常見的僵硬現象,林姓老翁後近一年來都無感染復發現象。

張伯群說明,過去在處理關節感染相關問題時,會使用傳統方式植入抗菌骨水泥塊,且關節會長時間固定,後續的結疤和僵硬會造成重置手術困難和復健時間拉長。承載3D列印技術的骨水泥活動式抗菌模具讓醫師手術更順利,也讓病患在感染治療期間更舒適及方便。張醫師提醒說,成功的人工關節置換的第一條件是避免感染,手術前醫師會盡可能地降低人工關節感染的可能性,除了維護良好局部皮膚狀況與處理香港腳等舊疾外,慢性病更需良好控制,例如血糖血壓或呼吸道問題,而肥胖也是常見不良因子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