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門診連續有幾例手的腱鞘巨細胞瘤病例。臺北市
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林家麟指出,腱鞘巨細胞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反應性或再生性增生伴發炎性過程一直是腱鞘巨細胞瘤的最普遍接受的理論。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腫瘤大多數表現出涉及染色體的染色體易位。
林家麟說,腱鞘巨細胞瘤是手的第二大常見軟組織腫瘤,它的發病率僅次於腱鞘囊腫。最常發現於手和手指。基本上發生於30歲至50歲,女性偏多。如果不及時治療,病變可能會迅速增大,引起運動疼痛或損害正常功能。
臨床上從詢問病史開始,可得知為一個小的腫瘤慢慢變大,X光一般可以看到軟組織的硬塊,但有時候會看到骨頭有磨損;超音波可以看到一個病灶,不隨著肌腱活動。它是一個硬的東西,而不是一個囊狀病灶,可以幫助與腱鞘囊腫做鑑別診斷。
MRI為確定病灶的組成及其與周圍結構解剖關係的首選方式。它會影響復發風險。林家麟舉例近來一個案例:只有在手腕有一個小小的硬塊不太痛,但經檢查後,腫瘤已經跑到關節裡面。進行手術發現關節囊侵犯,腕骨軟骨有磨損,經手術後尚未再復發。
林家麟說明,腱鞘巨細胞瘤的治療為仔細的手術切除。去除的常見原因包括:美容、功能喪失和神經受壓引起的神經病症狀。雖然最理想的方面是盡量將腫瘤切除乾淨,但是仍要追求一個平衡。因為切除的越乾淨,雖然比較不會復發,但相對而言併發症就會增加。但如果保持更多一些重要機構,可以降低併發症的發生,但是同樣的復發率就會增加。
林家麟最後歸納以下幾點結論:1.完全手術切除仍是腱鞘巨細胞瘤的黃金標準治療。2.復發是困擾患者和外科醫生的最重要問題。3.足夠的手術視野和細緻的解剖。4.使用手術“放大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