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

年齡大於35歲 冠心病盛行率增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陳玠宇昨日表示,針對心血管疾病而言,多年來,醫學界提倡預防醫學保健概念,對於尚未發生給予提前預防處置稱作「初級預防」;而對於已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為了避免再次發生所做預防處置,則稱作「次級預防」。此外,不論男女族群,年齡大於三十五歲,冠心病盛行率就開始增加。

陳醫師指出,全球醫學界使用最廣及最久的心血管風險預測指標為「佛萊明漢風險預估評分表(Framingham Risk Score)」,又稱「心力評量表」,自一九四八年起持續至今累積三個世代長期研究,目前國健署網站也有提供風險預測評估,並且提供本土化「台灣慢性病風險評估」,充分涵蓋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等評測分析。

心力評量表依照年齡、血壓、高密度膽固醇、膽固醇、糖尿病、抽菸等六個指標,醫師將估算出未來十年罹患缺血性心臟病機率,以及心臟年齡的參考數值。

陳玠宇醫師指出,以往認為男性年齡大於四十五歲、女性年齡大於五十五歲為冠心病高風險因子,年齡與性別為非自我可控因素,然而,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料分析,不論男女族群,年齡大於三十五歲以上,冠心病盛行率就開始顯著增加。

陳玠宇強調,特別是年過四十歲以後,男女發生心血管疾病機率分別為四成九及三成二,而且男性罹患冠心病風險大於女性,但女性在更年期停經以後,罹患冠心病風險則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遺傳家族病史或早發性心血管病史,也是非自我可控因素,當家族有年齡小於五十歲就發病的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則家族成員罹患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後代發病年齡可能會有更加年輕化趨勢,也因此,這些人更應著重初級預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