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耳垢可判斷腎氣變化

許多民眾都喜歡挖耳屎,認為掏耳朵時相當舒服,但其實愈
是喜歡清耳屎,耳屎長愈多,而且會搔癢、發炎,耳屎栓塞的問題就愈容易纏身,執業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耳屎」式所謂的耳垢,不但不是「屎」,還是耳道很重要的保護,在中醫的理論還可以用來判斷腎氣的變化。

所謂的耳屎,其實是由外耳道皮膚中一種稱為「耵聹腺」的皮脂腺分泌的黃色黏稠分泌物,混合外耳道上皮皮屑所組成,因為基因不同而分成乾或濕性耳屎,某些基因讓耳屎皮屑比例較高,就是乾性,而耵聹分泌物比例較高的就變濕性。

耳垢的作用是在耳道皮膚上像打蠟般使耳道像被保護膜包住般,讓耳道呈微酸性,可防止黴菌等有害菌種感染,並黏住進入耳道的灰塵等,同時也能隔離耳道,讓耳朵進水排出來後,仍可保持耳道乾燥,而且耳屎有種味道,可防止小蟲接近。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腎氣出竅於耳,因此認為耳垢乾濕與先天體質有關,當耳垢出現變化時,其實也可以看出腎氣的蛛絲馬跡。

像是乾性耳垢突然變得比較油、濕的時候,這代表腎氣變虛,代謝功能失,反之,當濕性耳垢突然偏乾,這大多是由身體燥熱所致。

有許多民眾對於耳朵會自清的說法抱持懷疑的態度,但其實耳屎阻塞,大多是因為亂挖耳朵所導致的,因為不停清耳朵,耳道耳耵聹腺被刺激會不正常地大量分泌,同時因為耳道失去保護也容易被黴菌感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