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相信很多民眾都知道,但低血壓較少人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碩儒表示,低血壓的標準為「收縮壓低於9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基本上分「生理性、病理性」兩大類型,後者必須格外注意。
低血壓可分成生理性低血壓及病理性低血壓兩類,生理性低血壓:天生血壓不高,但沒有不舒服感,尤以年輕女性最常見,通常來說,女性在更年期前,因為有荷爾蒙保護,血管硬化比例較低,但是如果遇到生理期經血量大,就容易出現較明顯的頭暈。
另外,運動員、從事重體力的勞工也不乏低血壓,因副交感神經較活躍,心跳慢,血壓相對低。這類低血壓占健康人的2.5%至3.5%,比率不低。根據國外長期追蹤研究,如果器官沒有缺血、缺氧情形,並不影響壽命。
至於病理性低血壓,江碩儒指出,容易引起低血壓的疾病,包括心臟功能不佳、感染、嚴重過敏、創傷性出血、惡性腫瘤等。而營養不良族群,若缺乏白蛋白、維生素B群、維生素C,也容易低血壓。
另外還有一種是原發性低血壓,如副交感神經過強,血管舒張比收縮占優勢,就形成低血壓。有些人則因內分泌失調,如血管緊張素─腎素─醛固酮系統、腎上腺異常,鈉離子流失,導致血壓偏低,像洗腎病友低血壓的比率就很高,在洗腎過程中,血壓易下降,產生不適。
低血壓常見症狀像是,頭暈頭痛、疲勞、臉色蒼白、食慾不佳、消化不良、四肢冰冷等,嚴重時會呼吸困難、昏倒。最明顯的現象是「直立式暈眩」,當姿勢突然改變,蹲下站起時,血壓打不上來腦部,容易眼前一片黑。
低血壓與較無直接影響,除非是心血管疾病引起,如果本身有心血管、腦血管病變或狹窄,血壓又太低,血流達不到腦部末梢血管,就可能腦血流不夠而中風。特別是曾中風的病人,要預防二度中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