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從《黃帝內經》學養生-認識「天癸」

《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到生理發育達到一定成熟度之後,有所謂的「天癸」產生,然後人體才具備孕育下一代的能力。當「天癸」衰竭,就不再能生育。但何謂「天癸」呢?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明朝名醫張景岳認為天癸是先天元氣,若從文字學角度分析,天癸指的是人體中所藏之五臟六腑的精氣作用於生育功能的表現,而此精氣藏於腎,故有腎藏精之說。

也就是說當人體發育成熟,腎所藏之精豐盈後,人就具備孕育下一代的能力。由此可知在五臟六腑功能皆健全下,腎才能有充盛的精氣可藏,人就能順利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文/周珮琪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副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東區分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