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5日 星期六

中醫輔治高血壓腎病變 多元

秋冬氣溫變化大,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成了腎臟隱形殺手。台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昨(十九)日表示,高血壓腎病變指的是血壓引起腎功能惡化,傳統中醫辨證論治,能夠改善腎臟血流、修復腎絲球功能,比如使用大黃、丹參、黃耆、車前子等中藥材。

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構造,忽高忽底的血壓造成壓力差,往往容易讓腎絲球直接受到機械性損害,不但引起血管硬化,也會讓腎臟過濾淨化血液功能變差,殘餘腎元將會增加本身血流量,以便補償已經損失的腎功能,殘餘腎元的血流量必須增加,這會對腎元造成損害性惡性循環,所以要保護腎臟重點在於控制血壓。

周醫師指出,最好可以把血壓穩定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忽高忽低的血壓導致壓力差,反而比長期高血壓更明顯損害腎臟,腎功能愈差血壓就愈不易控制,因此治療上要打破惡性循環,血壓愈低對腎臟愈有保護作用,愈能減緩腎功能惡化。

周宗翰醫師指出,針對高血壓腎病變,中醫治療方式十分多元化,根據虛損臟器不同而使用不同藥物,比如養肝、健脾、補腎,降低血壓方面,根據病情變化常使用瀉火、潛陽、燥溼、化痰、瀉濁、活血、化瘀等治療方法。

外治法常用耳尖刺血,具有祛風清熱、清腦明目、鎮痛降壓、減輕高血壓損害腎臟,但是必須由合格中醫施作,避免發生感染及暈針事件,由於這類型患者已經服用過多西藥,西藥通常沒有辦法停止使用,這時不見得有必要使用中藥,頭皮針、耳針、體針輔助調節人體機能,對於這類型患者反而更為重要,搭配外治法幫助減緩腎臟負擔,輔助改善腎臟對於血液的通透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