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資料統計,台灣年過卅五歲的成年人中,心因性猝死盛行率約零點一至零點二%,推估全台每年少有約二萬三千人因此喪命,平均每小時就有二點六至五點二件心因性猝死事件發生。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急診科馮凱昱醫師表示,儘早施行心肺復甦術CPR及使用自動體外電擊器AED,有機會阻斷失去生命的過程。
四十九歲孟姓市民某日突感胸口不適,想休息一下,咳嗽一聲後卻突然失去意識,家人隨即撥打一一九,到院前心跳停止,醫護人員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及電擊,到院後由急診團隊接手急救復甦,心電圖檢查發現疑似心肌梗塞,立即轉院治療,即時搶回性命。
馮凱昱醫師指出,猝死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或心肌梗塞病史、心衰竭、肥厚性心肌病變、擴張型心肌病變、不明原因昏厥及先天致命性心律不整疾病。當患者處於心肺功能停止狀態,腦細胞四分鐘內開始缺氧死亡,十分鐘內腦死。高品質高效率急救過程攸關腦部功能保留及救回機會,能在存活之後有命又有腦,其中一環節錯誤或無法連結,生存之鏈無法形成,則難以起死回生。
馮凱昱醫師強調,突發性心跳停止的病患是否能存活甚至恢復正常生活,有賴當地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的完善運作,美國心臟協會每五年都會公佈新版心肺復甦術及緊急心臟照護指引,生存之鏈是一再被強調的重點。CPR目的是藉由體外按壓心臟方式維持血液循環,讓氧氣足以供給到重要器官;「生存之鏈」包括儘早求救(打一一九)、儘早高品質CPR、儘早AED電擊去顫、儘早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整合性復甦後照護、復原等六個步驟,透過專業醫師及全方位急救診斷與治療,加上儀器偵測檢查,可緊急搶救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