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是現代人日漸重視的一件功課,在古代的時候,中醫所談的養生,時常是依據大自然的規律來做養身,因此養生不僅要符合一年四季節氣的變化,更要符合每天十二時辰的規律。
根據《黃帝內經》中所提的「順時養生」的觀點,睡覺與起床的時間,應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而調整。春天晚睡早起,廣步於庭,睡覺不晚於11點,起床不早於5點;夏天晚睡早起,無厭於日,睡覺不晚於11點,起床不早於5點;秋天早睡早起,與雞俱興,睡覺不早於9點,起床不早於5點;冬天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睡覺不早於9點,起床不晚於7點。
楊謦伊中醫師表示,中醫理論認為,一天當中的12時辰與五臟六腑及12筋絡息息相關,因此養生算對時辰,就會有事半功倍之效。就古時候一天共分為12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兩小時,在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一個臟腑值班,針對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相對的臟腑,能讓養生的效益最大化。
舉例而言,在深夜的11點~1點,切勿熬夜,這段時間在古代被稱為「子時」,此時人體的血氣將流注於膽,也是天地磁氣最強的時刻,膽經會引導人體陽氣下降,是身體進入到休養及修復的開始;若此時熬夜,會導致膽火上逆,引發失眠、頭痛、憂愁易思等多種神經症狀,因此建議在子時前一定要睡覺,保護陽氣,生發陽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