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怡萱醫師表示,汗斑是一種皮膚感染的疾病,又被稱為「變色糠疹」,致病原因是皮屑芽孢菌(馬拉色菌,Malassezia)在皮膚上增生。事實上,這種真菌平常就存在人體皮膚上,當皮膚狀況適合皮屑芽孢菌大量增長時,就會造成汗斑症狀。
汗斑較易出現在出油、出汗多地方,常見於前胸、後背部位,少數會延伸到後頸、手臂。由於皮屑芽孢菌在皮膚增生時,會影響皮膚的黑色素,因此可能會出現不規則形狀的咖啡色或白色斑塊,並可能有輕微脫皮、粗糙現象。
胡怡萱醫師指出,汗斑較少因為直接接觸而傳染,但如果皮膚處於常流汗、較悶熱的情況下,就有被他人傳染的可能。
食藥署也提醒民眾,日常生活中若要改善汗斑問題,或避免汗斑復發,就要避免皮膚持續在出汗濕熱的狀態。當皮膚流汗時,應儘速用濕毛巾將汗水擦去,或至少把汗擦乾,不要讓汗水留在皮膚上,若衣服被汗水浸濕時,也要儘快更換衣物。切記!保持乾爽,才是遠離汗斑的王道。
在治療汗斑問題上,胡怡萱醫師說明,目前治療汗斑藥物以抗黴菌藥膏為主,其中,以azole類成分藥物比較有效,例如clotrimazole、ketoconazole、Serta-conazole等成分。若是嚴重的患者也可能額外使用口服藥。
胡怡萱醫師指出,一般民眾自行購買的皮膚藥膏多為複方劑型,可能同時含有二至三種藥物成分,若含有類固醇成分,擦久了反而會使皮膚變得更為脆弱。由於汗斑致病原因來自於皮屑芽孢菌增生,建議直接使用抗黴菌的單方藥膏治療,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藥物治療汗斑的療程通常需要二至四週,有時甚至會超過一個月以上。胡怡萱醫師提醒,在治療汗斑這類型的皮膚真菌感染時,許多人在擦藥一個星期後就會感覺到改善,但如果要到痊癒,擦藥仍需維持一段時間,不要因為不癢或不適感消除就擅自停藥,應由醫師評估治療是否完成、並予以停藥。
食藥署提醒,民眾若有小面積汗斑相關症狀,可至藥局詢問藥師購買外用藥膏(指示藥品),但若汗斑面積大或外用藥無效時,則應儘速就醫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