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升上小學三年級後,新的班級導師時常向爸、媽反應小
光在課堂上,時常動來動去、無法專心,甚至跟同學在課堂上說話或玩了起來。導師向爸爸、媽媽表示小光可能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建議家長帶小光就醫,小光父母聽老師這麼說,雖
然沒直接反駁老師,但心裡悶悶地生著氣,覺得小光從幼稚園到小學一、二年級都這樣活潑好動,以前的老師從來也沒要他們看醫生,是不是老師給孩子貼標籤。學期要接近尾聲了,小光似乎越來越難跟上學習進度,回家功課也越寫越晚,小光父母的朋友也有類似的經驗,建議還是到醫院評估看看。經過完整的評估後,醫生向家屬和小光詳細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小光也自述有時明明就想聽老師上課,卻還是忍不住分心玩了起來。聽取了醫師建議,小光和爸、媽決定一起開始練習規劃寫作業的時間,和老師一起討論如何在上課時提醒小光專心,並配合醫師開立的藥物進行治療。經過一段時日,小光發現自己可以更專心,對學習更有興趣,爸媽和老師也不再為此而關係緊張了。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王彥欽醫師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以下簡稱ADHD)是指大腦中包含前額葉在內等掌管注意力、控制與計畫的腦區發展異常的疾病,目前沒有文獻資料顯示家長的教養方式會導致ADHD,但家庭與學校的介入可能影響日後ADHD症狀的嚴重度及其他情緒、行為問題。
王彥欽醫師說明,要正確診斷ADHD,必須經過完整的臨床評估,搜集不同情境下的資料,必要時配合智力測驗、注意力測驗等項目才能確定診斷。除了專業診斷外,同樣重要的是要釐清這些注意力不足或過動、衝動的症狀造成哪些困擾?了解孩子、老師與家長對這些困擾的認知,才能讓大家針對孩子的困難給予適當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