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六十五歲以上聽損人口近三分之一,換算
成台灣的聽損者已超過一百萬人,且聽力受損者卻未配戴助聽器比例高達八十%。聽力不僅與平衡、跌倒、心血管高度相關,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也顯示,減少聽力刺激,恐增加五倍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民眾不能再忽視聽力問題。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中心統計,有聽力問題的患者平均會延宕七至十年才尋求治療,這過程中逐漸遺忘許多聲音,當戴上助聽器重新聽到聲音時,往往造成初次配戴的不適應及不舒適等問題。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童寶娟表示,長期聽力受損後,沒有接收語音刺激會造成神經退化以及辨識力下降,除了聽覺輔具適時介入之外,需搭配聽能復健及技巧練習,幫助聲音與大腦重新建立連結。
童寶娟說,許多文獻指出,大腦的神經可塑性至少要三個月適應期,國外許多學者認同配戴助聽器後,應搭配相關的聽能復健,可讓助聽器發揮較高的效益。
北護曾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合作三至四年,針對配戴助聽器的個案進行聽能復健課程,許多個案因聽力受損,導致無法完整的聽懂一段簡短句子,在經過多次聽能復健的課程練習後,才終於能夠清楚理解一整句話,重新踏出與人溝通的第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