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從《黃帝內經》學養生—認識脾臟象生理

古老中醫典籍這麼形容脾的功能,《素問·靈蘭秘典論》:「脾
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難經》對脾的形質有清楚的描述,《難經·第四十二難》:「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主藏意。」

由《難經》對「脾」的形質的描述可知中醫學提到的「脾」應該含括現代解剖學的胰臟與脾臟二器官。

「脾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倉廩之官為古代管理穀倉的官名。說明人依靠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轉化為人體所需之養分後輸送至全身。這如同大地是生長萬物的根本發源地,一切生物都依靠土地上生長出各式各樣的植物來長養,所以說脾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也因此脾五行屬性為土,與自然界土為萬物生化之母相呼應。

「主裹血」說明脾氣能使血液正常運行於血脈內,也能調節全身的血量,肩負著過濾血液的職能,除去死亡的血球及吞噬入侵的病毒,所以脾也是負責人體免疫的器官。如脾的陽氣不足,脾不能統血,人會有皮下出血、便血及免疫下降等症狀。

文/周珮琪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副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東區分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