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臟腑互為表裡 透過經絡通連

傳統中醫有所謂「臟象」說法,臟指藏於人體的內臟,象指的是表現在外的生理、病理現象。中醫師鄭集誠表示,中醫認為,臟象就是藏在身體的器官表現在外的任何徵兆,中醫並不覺得一定要打開身體,才能發現內在毛病,這是數千年長期觀察人體生理與病理現象,最後歸納出的方法。

鄭醫師舉例指出,如皮毛與鼻子、肺部之間,存在著密切關連性,因此,皮膚吹風受涼之後就容易感冒,進而出現鼻塞、咳嗽、流鼻涕等症狀;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許多眼睛疾病,所以可以從肝方面著手治療,最後就可以治好眼疾。

腎藏精,主骨生髓,腎的精氣具有促進骨骼生長的作用,因此,中醫使用補腎類中藥材之後,受傷骨頭的癒合速度可望加快,由此就可以發現,從外在表現就可以找到內在問題,然後就可以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法。

中醫臟象說法以五臟為中心,可說是一種整體觀說法,臟腑分為陰陽,一陰一陽相互為表裡,亦即臟主裡,腑主表,如此一來,臟與腑融合成一個整體,簡單來說,心與小腸相表裡、肝與膽相表裡、脾與胃相表裡、肺與大腸相表裡、腎與膀肮相表裡、心包與三焦相表裡。

中醫認為,人體一臟一腑互為表裡的主要依據,主要是從經絡循行的陰陽相對和相互絡屬等地方得到答案。

中醫對器官的看法不同於西醫。中醫師鄭集誠表示,傳統中醫看待人體器官,常與西醫不盡相同,中醫把器官分成臟腑,亦即五臟六腑,透過全身經絡彼此相通相連,但是西醫只把器官當成單一器官,認為臟腑只是單一臟器,彼此之間少有關連性。

鄭醫師指出,曾有比喻中醫看病患就像是看一面牆一樣,牆與牆之間的縫隙就像是彼此相連經絡;中醫把人體當作一個完整個體,認為各臟腑之間透過經絡系統,將全身組織器官連結在一起,這樣才會構成人體複雜的生命活動。在內主導呼吸、消化、循環、排泄,在外負責視聽、言行、感官,如此人體才能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個體。

不過西醫看到的病患則是看到獨立的磚塊,磚塊與磚塊之間沒有任何關連,簡單來說,西醫只把器官視為器官,也認為器官只有各自獨立功能。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並非各自為政,這是與西醫最大不同之處,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六腑包括大腸、小腸、胃、膽、三焦、膀胱。此外,五臟六腑透過十二經脈互相聯繫,通往五臟經絡稱為陰經,通往六腑經絡稱為陽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