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皮膚油 體內水液輸佈不均

中醫針灸康復臨床醫學博士黃怡建議,平日煲湯時,放些茯
苓、澤瀉、白朮、炙甘草、陳皮等,可以逐步改善身體水液輸佈的困擾,平時少吃煎、烤、炸的食物,多運動,少在烈日下曝曬,都幫助身體均勻分布水液的輸佈,改善皮膚出油的現象

許多人臉部常常看起來油油的,不甚美觀,像是鼻子周圍出油的現象更多,隨便一抹就是油污黏膩的感覺,此外皮膚出油也容易連帶頭髮出油,容易給人不愛乾淨的或是邋遢的錯覺。

其實皮膚出油是由於人體皮膚乾燥缺水,導致肌膚受損,人體自我修復和保護系統會分泌油脂來保護肌膚,因此皮膚出油的問題關鍵並不是油脂,而是水,是身體的缺水,缺水的部位沒有辦法得到潤澤,只好用油來代替。

古代中醫經典《素問‧經脈別論》提到:“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這是中醫對津液代謝過程的簡要概括,意指飲食入胃經過脾胃消化吸收,脾將食物的精氣輸送到肺,肺主氣,利用肺氣將水液輸佈到全身,多餘的水液往下輸送到膀胱,如此可將水液均勻分佈到全身需要的地方。

身體容易出油即是肺將水液均勻輸布到全身的過程出了問題,分佈不均;因為水濕有趨下的特性,尤其是頭臉就容易因水液分佈不均而出現缺水的問題,一旦缺水,水濕痰飲就容易凝聚,形成一般人所認知的脂肪(油),因此身體出油就是因缺水而致水濕痰飲凝聚而成油。

中醫針灸康復臨床醫學博士黃怡建議,平日煲湯時,放些茯苓、澤瀉、白朮、炙甘草、陳皮等,可以逐步改善身體水液輸佈的困擾,平時少吃煎、烤、炸的食物,多運動,少在烈日下曝曬,都幫助身體均勻分布水液的輸佈,改善皮膚出油的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