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早上出門搭電梯到地下停車場,開車直駛公司,停好車再搭電梯到辦公室,辦公開會坐一整天,下班再搭電梯去取車,直接開回家將身體癱躺在沙發上,根本不太需要動到腳。
上班族穿皮鞋、高跟鞋,腳被塞在鞋內悶壓一整天,腳的肌肉、小關節和韌帶的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即使走路也是走在堅硬的柏油路或水泥地面,如果平時又缺乏運動,久而久之,「腳不再具有敏感度與靈活細微調整的能力,」資深瑜伽老師Megan觀察學生體態發現,當腳或腳踝變得僵硬、沒有彈性或變形時,小腿、大腿、腰部到下背部也跟著僵硬、腰痠背痛。
訓練腳感,找回腳的感覺
朱家宏表示,腳是人體設計最精密且複雜的器官,在一塊肥肥厚厚的腳掌中就有26塊骨頭(雙腳就有52塊,約佔全身骨頭的四分之一)、56個關節、118根肌腱,在頂多10平方公分大的足踝關節面上,必須承受著走路時2倍、跑步時6倍的身體重量,在工學上的精密度連高科技也難以匹敵,因為即使機器人也只能在平地上走,遇到凹凸崎嶇的路面只能靠輪子,「足骨不可能像卡通中的無敵鐵金剛一樣,只是一整塊金屬,它必須由26塊骨頭以極細密的方式排列,特別是第一蹠骨和第二蹠骨與附骨的關節讓腳掌更穩定。人類的腳有足弓,可吸收震波,赤腳也可以走很遠。」
遠古時代沒有鞋子,更沒有鋪上柏油的路面,靠著上帝設計的這雙腳,人類可以輕易赤腳走路、遷移或追捕獵物維生。隨著文明演變,腳愈來愈不活動、被限縮在狹窄空間,腳以及衍生出的疾病也多了起來。
「腳和全身健康連在一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強調,腳就像樹根,樹根穩了,人體這棵樹才不會倒,樹幹才能挺直,因為「力發於腳」,這也是練武術時必須把練站樁(站到手腳氣都能通)當做基礎功的緣故。
「要找回腳的感覺,」陳祺賢舉旅美投手王建民復健時曾赤腳跑步為例,「這就是在訓練腳感。」
雙腳踩在地板上,每隻腳趾完全放平,安靜地感受身體重心,感受腳就像吸盤,同時腳也像樹根不斷下來,身體像樹幹向上延展,當有了往下的力量,才會有個力量往上,根愈深,樹才能長得結實壯碩,就像雲門舞者產生驚人的舞台爆發力般。
「所有的力量都來自於地板,每個跳、每個旋轉都來自地板,而跟地板最近的,就是腳,」雲門舞者、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老師張記嘉說。
從現在起,每天撥些時間健腳、護腳,一段時日後,它自然會以健康回報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