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脊椎壓迫性骨折 灌入骨水泥

醫療進步,高齡人口攀升,老年人慢性疾病比例隨之成長,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隱形殺手」,只要跌倒、彎腰搬重物等就易導致脊椎骨折,即所謂的「骨質疏鬆性脊椎壓迫性骨折」,病人稍微移動就會感受劇烈疼痛,只好長期臥床,卻也衍生肢體萎縮、活動力減退、便秘、排尿困難等臨床問題,嚴重還會造成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昂傑表示,壓迫性骨折初期多採保守治療,以臥床休息、穿背架及利用藥物來緩解疼痛,讓骨折處自行癒合,但需要三個月時間。長期臥床易造成併發症,老年人骨骼癒合能力相對年輕人差,加上併發症,多會以手術治療為優先考慮。「微創人工骨泥椎體形成術」經由皮下穿刺,將「骨水泥」灌入被壓迫的椎體內,加速脊椎癒合和固定,並能迅速減緩病人疼痛,可提早下床活動。

張昂傑醫師說,該手術是在病人背部切開約零點三公分傷口,放入專用導引針注入人工骨水泥,待液態狀人工骨水泥凝固,即可拔針結束手術,時間約卅至六分鐘,可採取局部或全身麻醉;市面上骨水泥選擇多,差異在價格、黏稠度及骨水泥溫度,併發症雖少,但仍有骨水泥滲漏、感染、血管穿刺等風險;為避免滲漏風險變高,除評估病人骨折狀況外,灌入骨水泥黏稠度是重要關鍵,醫師會在術中評估灌入時間。

當病人脊椎骨折後有脊柱後突風險,張昂傑醫師指出,經醫師評估後可接受「經皮脊椎體支撐系統」,目前主要有氣球擴張支撐系統和支架支撐系統,主流支架支撐系統主要是經皮穿刺方式,結合可植入金屬支撐架與骨水泥灌注,將被壓迫的椎體進行支撐,還原椎體高度,避免椎體被壓扁後造成脊柱後突,衍生成駝背,神經壓迫等併發症。雖然對脊椎支撐的效果最好,但是目前暫無納入健保項目。

張昂傑醫師強調,醫材使用並非越貴越好,醫師會以專業評估病患骨折情形,看是否適合脊椎體支撐系統,還是單純的骨水泥整型術手術即可,並與病人詳細溝通,讓病人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接受手術後,病人如疼痛明顯改善,經醫師評估後即可穿戴背架提早下床活動,按時服用抗骨質疏鬆藥物,鈣質與維他命D,並且避免再次跌倒或彎腰搬重物,以減少再次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情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