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長期呷太鹹 傷心、腎

長期吃重鹹的人,容易增加身體負擔。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
事施丞修昨指出,傳統中醫認為,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而且鹹走血,血病勿多食鹹。簡單來說,長期吃太鹹的話,恐怕容易傷心又傷腎。

施醫師指出,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倘若心臟機能不佳,過食鹹味食物後,大量飲水會使心臟無力運送水分,以致造成水腫、血液循環不良,甚至於引起高血壓。此外,過度堆積水份、鹽份,也同樣會產生水腫,增加腎臟代謝負擔,最後還可能提高腎病的風險。

施丞修醫師指出,另一個情況是,倘若民眾嗜吃重鹹又不愛喝水,進而導致體內高鹽、高鈉、高鉀,這種情況會影響腎臟血管收縮,造成腎小球過濾率(GFR)下降,以致於影響到腎功能。在此之前還會先讓血液濃度上升,形成中醫所說的「痰瘀血澀脈凝滯」之現象,致使末梢循環變差,皮表保水功能遲滯,皮膚出現乾枯老化現象。

門診碰到一位男性民眾因為手麻前來求診,觀察發現這位患者身形乾瘦不高,面色黝黑帶黃,皺紋滿布,兩頰削陷,面容憔悴,兩眼無神。把脈時只見對方手指乾硬如枯枝般,手指背面皮緊粗糙色灰黃、手掌皮厚不潤而乾,顯得相當不靈活,有點像枯枝老葉一般。

病人主訴退休後幫忙做資源回收,每天只吃午晚餐,經常吃泡麵,或是吃飯配一些豆腐乳、醬瓜等醃製食物,沒有喝水習慣,小便次數也少,尿色偏黃,還兼腰膝無力,腰脊痠軟難當。診斷後確定是脾腎陰虛,脾主肌肉又主四肢,倘若脾沒有吸收足夠水分,又因過鹹促使四肢血循受阻,形成「脈凝泣而變色」,所以才會出現血病手麻。

腰為腎之腑,又為水之臟,雖然鹹味入腎,但是需要適當的水與少許的鹽才會入腎,倘若水量不足而且過鹹,此時就不是入腎而是傷腎;倘若再加上年齡老化、腎氣虛弱,就會形成腎陰虛虧,常會腰膝痠軟無力。長此以往,恐怕不僅手麻難以治療,還會形成實質腎臟病。

建議病人晨起先喝五百毫升開水,倘若是冬天則要喝溫水,平常不要吃醬瓜、泡菜、鹹菜、臘肉等食物,午後與晚上也記得喝水,只有如此配合,患者的病才能治得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