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食用種類多元 均衡降風險

大部分人或許不容易只採買有機食材,然而一份澳洲研究指出,只要八成的食物為有機,一周後尿液中的農藥代謝產物減少近九成。

對於無法長期只吃有機食物的民眾,多留意容易有超量農藥殘留的食材,可針對這些食材挑選有機的為主,或多加清洗。國際環保組織EWG指出,蘋果、草莓、葡萄、芹菜,菠菜的農藥殘留量名列前茅。

大部分的非有機蔬果種植過程使用農藥與化肥,衛生單位檢驗主要是針對使用的農藥種類是否合法與是否殘留過量;有機蔬果則必須不能檢出農藥與重金屬,針對土壤與水質也有一套檢驗機制。但國內有機蔬果、稻米偶爾仍傳出因為種植地周遭的慣用農法作物使用農藥,導致污染而檢出農藥的案例。

多數民眾比較重視蔬果的農藥殘留,但肉品魚類的化學藥劑殘留也相當可觀。以養殖鮭魚而言,過度鮮紅的色澤可能代表飼料添加人工合成色素;過於潔白的吻仔魚,亦存在殘留漂白劑的風險。部分肉類水產存在藥物殘留風險,例如經常食用含抗生素的肉或蛋時,一方面恐破壞腸道內有益細菌的族群生態,並可能導致下痢、過敏等症狀。

流行病學研究推估包括空氣、水、農藥等環境污染因子影響疾病發生率,長期大量化學農藥、肥料、人造荷爾蒙會導致對人體毒害、甚至致癌,尤其是罹患乳癌、前列腺癌或結腸癌等風險。而重金屬及環境荷爾蒙更易影響體內許多器官與系統。

部分廠商宣稱其產品經過檢驗,然而檢驗程序與單位須清楚說明,最理想的是逐批檢驗,而非不定期抽樣檢驗。

有機農業是否能做到每一個環節都不添入人工化學物質是值得探討的課題。盡量把食用的種類擴大,不偏食,不大量食用單一食品,可以分散風險,均衡營養。與其過度擔憂,北市聯合醫院營養師孫雅祺指出,增加蔬果攝取的種類與量還是有益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