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腎細胞癌 唯一療法根除手術

腎臟細胞癌為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腎臟癌往往無症狀,因體檢、超音波、電腦斷層等愈來愈普遍,所以更多的腎臟癌可以早期診斷出來,醫師表示,腎細胞癌唯一的根治方式是根除手術,所以早期診斷很重要。.

由洪鈞培文教基金會、新北市立圖書館主辦的「癌症防治掌握先機」公益系列講座,邀請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賢教授主講「腎臟癌防治掌握先機」。

腎細胞癌是腎臟最常見的原發惡性腫瘤,腎臟腫瘤大約八成至八成五都是惡性的。早期腎臟癌往往無症狀,常常是意外被發現;傳統典型三症狀(腰痛、血尿、腹腫塊):只佔10-15%的病人,且常發生在晚期的病人。然而仍有三成的病人是因為轉移症狀(如骨頭痛或肺陰影),才發現腎臟有癌症。

男性罹患機率大於女性,比例約為二比一,多發生於五十到七十歲之成年人身上。腎臟癌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肥胖、抽菸等。

檢查方法:一、超音波:超音波檢查不用顯影劑,不用放射線,因此可安全安心地使用,費用較低;胃腸科或體檢等,常意外發現腎臟懷疑的「病灶」;主要須區分良性囊腫與實心腫瘤;利用超音波大約有98%的準確性來診斷單純囊腫。

二、電腦斷層:對於診斷腎臟腫瘤,比超音波更靈敏;腎臟癌會因為顯影劑的注射,在電腦斷層掃描時,加強了顯相的現象;同時還可偵測腎臟週圍的淋巴腺,下腔靜脈,腎靜脈或臨近器官是否有遭受癌的侵犯。

三、核磁造影:做為電腦斷層的替代選項,像是腎功能不佳,無法接受注射顯影劑、對顯影劑過敏的病人、無法曝露在放射線。另外有些電腦斷層不易區分良惡性的腫瘤,磁振造影可提供更進一步的判讀資訊。

四、核子醫學:腎臟以外的需求診斷(正子掃描PET);全身骨骼掃描(Whole Body Bone Scan,WBBS),用以診斷是否有骨頭的癌症轉移病灶;腎臟有效血漿流量造影(Effective Renal Plasma Flow,ERPF)用以檢測左右腎「分別」之腎功能,考慮是否可行腎臟部分切除,或全腎切除。

腎細胞癌對於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效果都不好,治療主流:外科切除、能量消融;近期進展:標靶治療、免疫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