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星期一

肌少症無藥醫 充足營養可改善

八十二歲的王伯伯前幾年還可以跟朋友去爬山,近年來越來越少出門,活動力變得越來越差,走路也搖搖晃晃,甚至沒人攙扶下已跌倒過好幾次。兒子因為擔心爸爸的狀況,特別陪他到醫院就醫。經檢查後發現,王伯伯的小腿肚已經明顯變瘦,且握力也變差,診斷是肌少症,經透過復健治療後,開始恢復運動,跌倒的次數也減少了。

成大斗六分院復健科張竣凱醫師指出,目前對於肌少症的定義為:肌肉質量變少且合併肌力減退或生理表現下降。肌少症患者容易出現走路遲緩、握力下降、起身困難、反覆跌倒或體重減輕等症狀;而人的肌肉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消退,據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的台灣人肌少症盛行率大約為六.八%,在四十-七十歲之間,肌肉流失的速度就開始加快,每十年會減少約八%的肌肉,超過七十歲以後更是以近乎一倍的速度、每十年十五%的速度在消減,所以年紀越大肌少症發生率也就越高。

張竣凱醫師說,肌少症可以快速自我檢測:將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環繞圍住小腿肚,正常狀況下無法完全圈住小腿肚最胖的地方,如果空隙很大,代表小腿肌肉過少,是肌少症中肌肉質量下降的一個指標。另外,透過坐站測試,雙手抱胸然後從椅子上站起來再坐下,重覆五次,如費時超過十二秒,也是肌少症的指標。

肌少症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主要還是透過充足的營養攝取來改善。張竣凱醫師指出,肌肉的生長需要有充足的營養,蛋白質更是構成肌肉的主要成分,適當的運動刺激也是重點,需進行每周二-三次、每次二十-三十分鐘的肌肉阻抗訓練,靠外在阻力來訓練,當肌肉收縮時,肌肉纖維感受到的張力會刺激荷爾蒙生成,神經傳導變好,並增強促使肌肉生長的訊號來刺激骨骼肌裡的蛋白質合成,促進肌肉的質量變多,並使肌肉變得更力、耐力增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