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梨狀肌作怪 痛到跛腳難行

四十一歲的劉小姐日前跛著腳艱難到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求診,主訴右腰以下從臀部到大小腿痛了好幾個禮拜,近日疼痛感加劇,連輕觸皮膚都有明顯痛感,吃止痛藥也無法緩解,活動及翻身轉側都需要小心翼翼,連帶晚上睡眠也受到嚴重影響,懷疑是不是坐骨神經痛;經醫師觸診及理學檢查後,發現主要是梨狀肌在作怪,經針灸及服用藥物療程後,疼痛感大幅減輕,臀部及腿部可自在活動。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許益彰醫師表示,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最粗的神經,支配小腿、足背和足底,下肢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幾乎是由坐骨神經所掌管;在臨床上,坐骨神經痛是指骨刺、腰椎狹窄、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等症狀壓迫到坐骨神經,造成下肢麻木、疼痛甚至無力的症狀;但若坐骨神經受到深臀肌群(梨狀肌、孖肌、閉孔肌、股方肌、近端大腿後肌等)壓迫,也會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情形,其中又以梨狀肌最常見。

許益彰醫師說,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連接薦椎及股骨大轉子,負責髖關節外旋及外展,當肌肉壓迫坐骨神經而出現臀部疼痛或類似坐骨神經痛,即為梨狀肌症候群,典型臨床表現為臀部劇烈疼痛,有時會放射至大腿後方、小腿後外側,皮膚感覺異常,且無法久坐,走路或活動時會讓症狀加重,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肌肉萎縮、行走不穩;常見病因為創傷、運動傷害、肌肉肥大、姿勢不良、結構異常,一般可透過症狀、病史、理學檢查來診斷,必要時可安排醫學影像、肌電圖等檢查來幫助鑑別診斷。

許益彰醫師指出,梨狀肌症候群屬於中醫「傷筋」、「痺症」範疇,中醫認為筋肉損傷後會造成經脈受阻,氣血運行不流暢而引發疼痛、麻木,可透過針灸、傷科手法理筋、中藥內服、藥膏外敷等方法,來達到止痛消炎消腫,以及改善微循環並促進組織修復能力。針灸具有止痛效果且可有效緩解肌肉痙攣,但療效高低取決於定位精準度,以現代解剖學定位及傳統經絡學穴位互相搭配使用,可取得更好的療效;另中藥內服及外敷則需視病程及體質來選用,治療原則於急性期會以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為主;緩解期益氣養血、改善局部循環為主,減少復發機會。

許益彰醫師強調,梨狀肌症候群治療預後良好,多數接受保守治療後都可獲得滿意療效,很少需要手術治療;為預防梨狀肌症候群,建議平時盡量不要久坐及翹二郎腿,少坐太矮、太硬椅子,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突然心血來潮、久久一次的報復性運動也易造成梨狀肌、臀肌、腿肌群拉傷;平時運動量大者除運動前的暖身,運動後針對臀部肌群按摩及拉筋也很重要,平時留意生活作息及姿勢,減輕坐骨神經壓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