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心衰竭 累喘腫為主

心衰竭全球盛行率約一至三%,亞洲盛行率與全球大致相似。但根據衛福部一○九年資料顯示,心衰竭實際就醫用藥人口只有二十四萬,與用最高盛行率三%所預估的七十萬人,竟相差四十六萬人之多,顯示仍有許多心衰竭患者仍未被找出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表示,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建議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加上症狀評估,並安排進一步心臟超音波及抽血檢查(NT-proBNP/BNP),以及早發現可能的病況。

心衰竭是六十五歲以上病患最常見住院原因,其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會在住院後一年內死亡,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病患的累、喘、腫等症狀除了影響看似平常的穿衣服、行走、淋浴、執行家務等日常生活,心理同時備感壓力,進而影響日常社交生活。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表示,心衰竭的症狀以累、喘、腫為主,其中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因心臟無力,且整體心臟擴大,就像馬達電力不足,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較容易被發現。而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則像馬達壁生鏽,因內部質地改變而運轉不良,其外觀雖沒有改變,但因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但因進入量與排出量接近,故較難被診斷出來,導致許多病患錯失最佳就醫時間。

過去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已有藥物可醫治,但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過去不僅難確診,且根據二○二一年歐洲心臟醫學會公布治療指引中,並無建議的治療方式,僅能緩解症狀。現在,針對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病患,有新的藥物可以使用。

吳彥雯呼籲,只要出現累、喘、腫症狀的患者,請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心臟超音波、血液檢驗等完整檢查,確保心臟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