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一顆痣竟成惡性黑色素瘤

30多歲妙齡女小涵,因為愛美想除掉痣前往皮膚科診所諮詢,卻意外揪出手指上一顆不規則的黑痣恐有病變疑慮。經轉診大醫院進行皮膚切片後,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因此,小涵在醫師建議下除進行手術切除患部,也進行前哨淋巴結切片,發現該痣深度雖然不深,但已有擴散跡象,屬第三期惡性黑色素瘤。此外,因BRAF基因檢測呈現陽性反應,小涵也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進行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根據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最新問卷調查顯示,仍有近半數民眾平常不會留意身上的痣。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提醒,平時多留意痣的變化,才能即早發現身上的痣是否為惡性黑色素瘤,掌握黃金關鍵期。

為呼籲民眾正視「痣」命危機,朱家瑜醫師也整理民眾對於痣的三大NG迷思:

一、長痣不自知,恐埋惡性黑色素瘤危機。調查顯示,除了有半數民眾平常不會主動觀察身上的痣外,亦有高達6成民眾無法分辨身上的痣是否是近一年新增或幾乎無特別留意過痣何時出現。朱家瑜理事長提醒,民眾應隨時提高警覺觀察與留意身上的痣,一旦是一年內出現,且形狀大小規則不一,就得多留意。

二、只重命相與外在美,恐遺漏惡性黑色素瘤好發位置。朱家瑜理事長說明,許多民眾因命理或美觀曾進行除痣。調查即指出,有超過9成的民眾最在意臉部的痣。此外,曾有4成5民眾考慮除痣,且4成5民眾中,有高達6成曾因外觀考慮除痣;因命理因素想除痣的民眾也有超過1/3。朱家瑜理事長補充,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較難察覺處。但根據調查,民眾對指甲、腳底等肢端痣的重視程度相當低,僅不到1成民眾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部位,恐錯失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的黃金治療期。

三、不痛不流血就安心?錯誤疾病認知恐延誤關鍵期。調查結果顯示,民眾認為痣有健康疑慮的前三名分別為會痛、潰瘍有傷口與會流血,皆有高達7成的認知度。但對於痣的大小、顏色、形狀等產生變化時,有可能是惡性黑色素瘤徵兆症的認知則敬陪末座。

朱家瑜醫師提醒,雖惡性黑色素瘤為台灣少見的癌症,但惡化速度極快且癌細胞容易轉移,治療相當困難。提醒民眾除了多加留意,若一旦發現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就須提高警覺,並非會痛、會流血才是有問題的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