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7日 星期五

從《黃帝內經》學養生—認識肝經

以中醫學角度觀察「肝」,主要功能有「疏泄」與「藏
血」。疏泄指的是情緒、消化,以及全身氣、血、水的循行與調節;藏血則是血液的儲藏及血流分布部位的調節。

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裏,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俛仰,婦人少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

足厥陰肝經從腳大姆趾開始,向上沿著足背大姆趾內側面上行小腿內側,在離內踝八寸處與足太陰脾經交會,沿著大腿內側上行進入陰毛中,環繞陰部至小腹,循行於胃兩旁,屬肝,絡膽;向上穿過橫膈膜,分佈於脅肋部,沿氣管之後,向上進入咽喉部,連接眼球後的絡脈,上行出額部,與督脈交會於頭頂。支脈從眼睛下向臉頰裡,環繞唇內。支脈從肝分出,通過橫膈膜,向上流注於肺。

當肝經氣血循行異常變動時容易出現下列病症:腰痛難以前俯後仰,男人可能出現小腸疝氣,婦女人可能現小腹腫脹。嚴重時可能出現咽喉乾,面色晦暗如蒙灰塵,脫了血色。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肝」方面的病症。

文/周珮琪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副教授;附設醫院東區分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