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

從《黃帝內經》學養生─ 認識三焦經

三焦為六腑之一,《素問‧靈蘭秘典》中稱之為「決瀆之官」,主要分布於人體胸腔及腹腔,是血氣、津液運行至全身的路徑,故此,三焦的具體位置自古以來有不同的說法及見解;亦有學者認為三焦對應解剖學的內分泌系統或是淋巴系統。三焦通暢,則水液及氣血運行暢順無阻;反之便會引起氣化功能失調,影響各個臟腑間的機能調節,導致各個相關臟腑的病變。三焦也如同其他臟腑,具有相應的經脈—手少陽三焦經。

《靈樞·經脈》:「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是動則病耳聾渾渾焞焞,嗌腫,喉痺。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末端,上行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沿著手背,分布前臂兩骨之間,向上通過手肘尖,沿上臂外側向上通過肩部,在此與足少陽經相交,在鎖骨上凹窩處進入胸腔,分佈於膻中,散絡於心包,通過橫膈膜,遍屬於三焦。

它的支脈從膻中上行,鎖骨上凹窩處離開胸腔,上向後頸部連繫耳後部位,直上出耳上方彎下向面頰,到達眼下。它的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出走耳前交面頰到外眼角接足少陽膽經。此外,三焦與足太陽膀胱經的委陽脈氣相通。

當三焦經經脈氣血出現異常變動,容易出現耳聾、耳鳴、咽腫及喉嚨痛病症。

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氣」方面所發生的病症:自汗出,眼外角痛、面頰腫,耳後、肩部、上臂、肘彎及前臂外側病痛,以及無名指活動受限。

文/周珮琪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副教授;附設醫院東區分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