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秋季養生以養陰防暑去濕、防秋季病為主

立秋了,也進三伏了,天氣開始逐漸轉涼,民諺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因早、中、晚溫差較大,人的呼吸道易受冷刺激,加之氣候乾燥,呼吸道粘膜防禦能力下降,這時易使人傷風感冒。一些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對氣候變化更為敏感,容易在此季節反覆發作。因此,人們在養生方面應以養陰防暑去濕、預防秋季病為主。


中醫理論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必須保養體內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之時。故更應以「少辛增酸」與「防燥護陰」為原則。飲食方面,應偏酸潤肺,味起到收斂肺氣等作用,像是李子、桃子、橄欖、芹菜等。滋補潤肺上,可採木耳、扁豆、鯽魚等。適當食用芝麻、蜂蜜、秋梨可達到養脾之效。

最鮮明秋冬進補應以循序漸進,以飲食營養的調理和水分的補充為佳,不建議食用過多油膩食品和羊肉等過於溫熱之補品。否則容易使腸胃負擔過重,引起急性腸胃炎。建議可用蓮子、桂圓、黑芝麻等煮成湯粥食用。在中藥材方面,冬蟲夏草-味甘性溫,補肺氣,養肺陰。百合-潤肺止咳,寧心安神。玉竹-滋陰潤肺,養胃生津。沙參-除寒熱,益肺。

往年秋天,出現的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胃腸炎等病例較多見。主要原因是秋季經常出現氣溫驟,冷熱不調,新陳代謝不能及時適應變化,因此人們應當提早準備、預防為主,結合食療保健,真正做一位身健體康的養生達人。


(作者為永安健康中醫院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